细心防疫情 安心抓复工
习近平总书记指出,疫情防控是一场保卫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严峻斗争;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坚决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,把疫情防控工作抓细抓实;要统筹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各项任务,在全力以赴抓好疫情防控同时,统筹做好“稳”工作;要加强经济运行调度,尽可能降低疫情对经济的影响,努力完成今年经济社会发展各项目标任务;要抓好在建项目复工和新项目开工。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,坚定有力,是我们细心防疫情、安心抓复工的行动指南。
防疫情、抓复工,要深化认识。既不能因防疫情而在复工复产方面不作为、畏难懒散,也不能因为复工复产而疏于疫情防控、颟顸蛮干。没有必要的复工复产,疫情防控就会失去必要的物资和经济基础;长时间的停工停产,更会因国民经济伤筋动骨而影响到人民的生活,造成生产生活物资供应的紧张和基层百姓生活质量的下降……同样,没有细实的防控,复工复产就可能捅病毒感染、传染的娄子,让员工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受到威胁,疫情防控就会面临新的难点。
防疫情、抓复工,要措施到位。在抓复工中防疫情、在防疫情中保复工,不仅是企业当下的选择,也是百姓过日子和国家长治久安、确保“六稳”的必然要求。对企业而言,由“休假期”进入“防控复工期”,担子增加了,责任更重了。只有知难而进,心中有数,手中有招,把防疫与复工复产措施交融到工作的每一环节,才能保证防疫、复工两不误、两促进。一方面,疫情演变到今天,一些防控经验应当成为复工复产的“规定动作”。一方面,作为人流、物流、资金流密集且分散的建筑企业,更要有备无患,谋划在前,措施到位,把疫情防控方案和生产经营方案、疫情防控与安全生产、配备防护用品等生活资料与采购生产资料、点对点用工与隔离观察后“批量”用工等结合起来,因“情”制宜,施行好“自选动作”,确保“人、机、料、法、环”相匹配,又好又快组织复工复产,千方百计把疫情对复工复产产生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。
防疫情、抓复工,要强化心理疏导。做好疫情防控,保持生产生活平稳有序,“要加强心理干预和疏导,有针对性做好人文关怀。”疫情之下的特殊环境,包括舆情环境,会让置身其中的人或多或少产生异于平常的认知反应、情绪反应乃至生理、行为反应,有的还会形成恐慌情绪、强迫心理、怀疑态度或抑郁心境等。尽管这是在强刺激下的本能,但不及时调适,同样会影响到复工复产和生产经营。就此,要把心理疏导纳入防疫情、抓复工的议事日程,摸清实情,有针对性地引导党员干部和员工,客观看待疫情及其防控措施,不信谣传谣;多看正面新闻,不看那些观点偏激、缺乏来源或科学性的资讯;多留心愉悦的事,不因未知的事而心动;多沟通交流说出心里“憋屈话”,不当“闷葫芦”黯然神伤;适度运动,转移注意力,不沉溺于疫情的过度担忧中,确保复工复产有稳定的人心和良好的环境。
防疫情、抓复工,互为唇齿,两项复杂的工作交汇,考验着每个人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的智慧和担当能力。因变而变,做实做细,让已经复工的员工安心于生产经营,让尚未复工的员工在防控到位的前提下尽快走出家门,快人一步规避“用工荒”,组织物资生产资料并形成与实际情况相匹配的生产能力,加强与政府、业主的沟通协调,落实好有关部门为应对疫情出台的金融、财税、援企稳岗等政策,为“后疫情”时期的机遇下好“先手棋”等,都是我们防疫情、抓复工中的题中之义。我们坚信,只要认真落实党中央和中国铁建党委的部署要求,坚定信心,下定决心,敢于担责,善于负责,中国铁建就一定能在春耕季节迎来生产经营的春天。